健康器械及用品展

2023年5月29-6月1日 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

医养结合——养老康复发展方向

医养结合——养老康复发展方向

正文:

 医养结合——养老康复发展方向

利用“医养一体化”的发展模式,集医疗、康复、养生、养老等为一体,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,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,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。

 为什么要做医养结合——老年病康复?

1. 硬性需求——老龄化社会。

按照WHO的评定标准,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%,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%,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。而我国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指标。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: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13.26%,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8.87%。预测2046年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30%以上。

2. 两个不容忽视、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:

  • “空巢老人”该现象日趋凸显。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(2013)》指出,中国“空巢老人”占老年人口比例接近50%。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,生活质量差,抑郁、
  •  

自杀等现象屡屡在媒体中被报道。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(约75%的脑血管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,其中重度残疾者约占40%)、骨关节退行性变、骨质疏松,老年跌倒风险较大,癌症等慢性疾病发生率高。

“失能老人”。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称为“失能老人”。按照国际通行标准,吃饭、穿衣、上下床、上厕所、室内走动、洗澡6项指标。1-2项“做不了”的,定义为“轻度失能”;3-4项“做不了”的定义为“中度失能”,5-6项“做不了”的定义为“重度失能”。

《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称,中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,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.0%,截止到到2015年,中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人。

3. 从国家层面

养老康复的顶层设计:康复—养老—护理一体化模式

老年疾病:如脑卒中跌倒引起的骨折等,首先需要康复治疗,评估老人的身体状况,功能受限的程度,决定下步的治疗结局,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。但康复的疗程比较长,现在的康复服务模式如医保政策等不适合老龄化服务。

 养老产业具体策略

1. 建立医养融合发展的运行机构和服务模式。按照就近就便、互利互惠的原则,推进二级以上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机制。(依托专业医疗资源)

国家政策:2017年3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》要求所有二级以上中医院与1所以上养老机构开展合作;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都要设置治未病科、老年科,要积极开设老年病科,增加老年病床数量,开展康复医疗护理服务。

2. 鼓励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,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区域应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变为康复、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卫生机构。(鼓励转型)

3. 加强基础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能力建设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,为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服务制度,做好老年人免费体检、保健咨询、健康指标监测和健康信息管理等服务。(健全体系)

4. 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。中医院与养老机构间应建立合作关系,把中医诊疗、中医治未病、中医药养生保健、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,全面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。(发挥中医优势)

5. 逐步建立和完善“以机构为支撑、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”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,提高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长期护理、康复、健康教育、临终关怀等服务的能力。研究制订老年病的护理规范及指南。(全方位照护)

6. 医疗机构延伸康复护理服务至家庭和社区,加强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的能力建设,为慢性病患者、老年患者、长期护理和康复期患者提供专业的居家护理服务。(居家康复)

7. 推进“互联网+”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。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在健康养老服务中的应用。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,为居家养老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移动医疗服务。(智慧照护)

 来源:养老之家网